蔡氏漆线雕介绍

蔡氏漆线雕介绍

蔡氏漆线雕工艺在厦门流传已有三百余年,历经蔡氏十三代传人不间断传承,千锤百炼,不断精进。

漆线雕是古代佛像雕塑艺术的遗脉,是受宋元时期的线雕工艺特别是沥粉和泥线雕等工艺的启发而产生的,形成于明末清初,至清晚期逐渐成熟。漆线雕在厦门沿海地区的发展依赖于民间宗教的兴盛以及神佛雕塑行业的繁荣。在原料上,南方盛产樟木,是雕像的首选材料;厦门同安特有的“白土”,是粉底打磨的最佳原料;而此地又广出桐油,盛产青砖,都是漆线雕的上好材料。这便是历史与地理条件的使然。

传统的漆线雕制作应该包括四个方面:雕塑,粉底,漆线装饰,妆金填彩。对作品的创作设计而言,雕塑是首要的。但就漆线雕的特殊美感而言漆线装饰的技艺才是关键,因而这道工序成了它的工艺名称,逐渐成了它的产品名。漆线雕:用陈年的砖粉和大漆,熟桐油等原料调和,经过反复舂打成柔软,有富有韧性的泥团俗称“漆线土”。再由手工搓成线称为“漆线”然后在各式硬质坯体上用“漆线装饰中的盘、结、绕、堆等技艺塑造浮凸的图形。原料就地取材,工序繁难。

三百年前漆线雕的制作基地在同安县马巷镇。蔡氏作坊原名“西竺轩”,现在有姓名可考的可上溯到第八代蔡善养,年代约在清嘉庆年间著名艺人蔡文沛(1911—1975)为第十一代传人,将作坊迁至厦门。文沛先生首次将“妆佛”技艺(原本漆线雕叫做“妆佛”)用以表现历史英雄人物,且广收学徒,将家门绝技公开于世这是蔡氏漆线雕的第一次重要革新

文沛之子水况先生是蔡氏第十二代传人,他的艺术视野更加开阔,作品《还我河山》和《波月洞悟空降妖》作为工艺美术的经典之作被中国工艺美术馆珍藏。1972年他将原本应用人物装饰上的许多漆线雕图案做成独立的装饰艺术品,成为现代漆线雕生产的主流产品其时他创作的漆线龙蛋在广交会上获得了极大的效益并将其命名为漆线雕,至此,这门古老的技艺有了真正的名字这是蔡氏漆线雕的第二次重要革新。

2002年,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 福建省漆艺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行业先进工作者庄南燕老师受邀担任厦门惟艺漆线雕艺术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宽广的眼界和深邃的思维与艺人的传统技艺相结合完美地演绎出如《英雄》、《白鹭女神》、《花木兰》等直指心沁的精彩绝伦壁大型漆线雕壁画用他的聪明智慧和艺术造诣为引领了蔡氏漆线雕技艺的第三次革新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蔡氏漆线雕的“漆线”工艺真正关注线本身的审美特质,使线的形态丰富而多,在创作中随心所欲而达到“线”的审美的极高境界。体现了中国工艺美术在线条美的表现上的进化。其精细之处毫厘必现,所有细节都非常严谨,虽以线条的盘结,却以浮雕形式展现。可以说“手工”体现了漆线雕的最大的工艺价值,也蕴含了巨大的经济价值,是漆线雕的灵魂。

蔡氏漆线雕完整地保留闽南民间艺术特色,它所表现的五彩杂陈,金银交错的典型美凸显中华民族特色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有很大的潜力。